通感的作用答題模板(通感的作用)
大家好,小訊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。通感的作用答題模板,通感的作用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,現(xiàn)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1、人們通過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味覺、嗅覺等各種器官感知外界事物,在一般情況下彼此不能相互交錯。
2、但在特殊情況下,五官功能感覺到的效果卻能夠互相轉化,彼此溝通,不分界限,把某種感官上的感覺轉移到另一種感官上。
3、漢語修辭學中就把這種修辭手法叫做“通感”或“移覺”。
4、如:“風來花底鳥語香”,是將聽覺的聲音轉化為嗅覺的氣味;“風隨柳轉聲皆綠”,是將聽覺的聲音轉化為視覺的顏色;“鳥拋軟語丸丸落”,這是將聽覺的聲音轉化為視覺的形象。
5、 一通感是建立在感覺轉移或奇特想象基礎之上的,從感覺轉移中強化人的感受,抒發(fā)和傳遞思想感情。
6、通感能讓讀者全身心地去感知生活,感受審美對象,從文中捕捉到完整的藝術形象。
7、如: ①那笛聲里,有故鄉(xiāng)綠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,有四月的龍眼花的香味,有太陽的光明。
8、(郭風《葉笛》)你聽,那笛聲中竟有草的清香,花的芬芳,還有陽光的明媚!聽覺、嗅覺、視覺相融匯,那笛聲是多麼悠揚,多麼撩人情思! ②感人的歌聲留給人的記憶是長遠的。
9、無論哪一首激動人心的歌,最初在哪里聽過,哪里的情景就會深深地留在記憶里。
10、環(huán)境,天氣,人物,色彩,甚至連聽歌時的感觸,都會烙印在記憶的深處,象在記憶里攝下了聲音的影片一樣。
11、那影片純粹是用聲音繪制的,聲音繪制色彩,聲音繪制形象,聲音繪制感情。
12、只要在什么時候再聽到那種歌聲,那聲音的影片便一幕幕放映起來。
13、(吳伯蕭《歌聲》)歌聲是無形、無色、無味的,要辨識它不能憑借視覺、嗅覺和味覺,只能憑借聽覺。
14、作者把歌聲比喻成有形的東西,不但能“攝下”“影片”,而且還能“繪制色彩”“繪制形象”“繪制感情”,還能“一幕幕放映起來”。
15、這就是借助通感手法,才把“歌聲”刻畫得如此具體生動,如此繪形繪聲繪色。
16、 ③“呢呢兒女語,恩怨相汝爾。
17、 劃然變軒昂,勇士赴敵場。
18、 浮云柳絮無根蒂,天地闊遠隨飛揚。
19、 喧啾白鳥群,忽見孤鳳凰。
20、 躋攀分寸不可上,失勢一落千丈強。
21、”(韓愈《聽穎師彈琴》)琴聲初起,低微柔和,如少男少女切切私語,傾訴柔腸;陡然高亢洪亮,如勇士揚鞭躍馬奔赴疆場,所向披靡;后又飄渺微茫,似浮云柳絮在廣闊無垠的天地間隨風流散飄揚;接著琴聲錯雜,如百鳥和鳴,忽然看到一只孤立不鳴、卓然不群的鳳凰;最后奏出最強音,如夢登奇崛險峰,寸步難上;收音則陡然下跌,戛然而止,如登高失足,一落千丈。
22、詩人在大膽、新奇的想象與聯(lián)想中,把聽覺形象變?yōu)榉路鹂吹靡?、摸得著的視覺、觸覺形象。
23、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那琴聲細微輕柔與高昂雄壯,感受到飄逸悠揚、錯落有致與獨立孤高,感受到強音直上與低音突降的節(jié)奏美與和諧美。
24、 二通感一般要借助比喻、擬人、夸張等修辭手法來表達,以激發(fā)人們的合理想象。
25、如: ①“問君能有幾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”。
26、(李煜《虞美人》)“愁”是抽象的情思,“春水”是具體的事物,兩者似無關聯(lián),一經溝通,這位亡國之君深長、沉重、無窮無盡的哀愁,就真切、形象地表現(xiàn)了出來,讓人們仿佛都能看得見。
27、 ②“便教春思亂如云,莫管世情輕似絮”(晏殊《玉樓春》)人到春天的思緒亂得象飛云一樣飄忽不定,世態(tài)人情輕得象飛絮一般不可琢磨,在這里詩人把主觀情感視覺、觸覺化了,仿佛能讓人看得見摸得著。
28、 ③海在我們腳下沉吟著,詩人一般。
29、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;又象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;低低的,輕輕地,像微風拂過琴弦,像落花飄在水上。
30、(魯彥《聽潮》)作者在描寫潮落時的大海景象時,著重描寫了“那聲音”。
31、在描寫“那聲音”時,又以比喻從各種感官來描寫:“溫柔”是寫觸覺,“芳醇”是寫嗅覺和味覺,“微風拂過琴弦”是寫聽覺,“落花飄零在水上”是寫視覺。
32、本來是訴諸聽覺的“那聲音”,作者卻從觸覺“溫柔”,嗅覺“芳”,味覺“醇”,聽覺“微風拂過琴弦”,視覺“落花飄零在水上”五種感官相互交錯起來集中描寫,因而使其審美形象顯得異常優(yōu)美和鮮明。
33、 ④方鴻漸看唐小姐不笑的時候,臉上還依戀著笑意,象音樂停止后裊裊空中的余音。
34、許多女人會笑得這樣甜,但他們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的柔軟操……(錢鐘書《圍城》)不笑的“笑意”是寫視覺,“余音”是寫聽覺,“甜”是寫味覺。
35、這是由視覺通過聽覺,又通過味覺來描寫唐小姐的笑意,聯(lián)系許多女人都笑得很甜,更確切地做到了表情達意。
36、三自然巧妙的運用通感修辭手法,能產生特殊的藝術魅力。
37、如: ①“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;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,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。
38、”(朱自清《荷塘月色》)流動著的光與影,本是無聲的,被描寫成動聽的音樂,給人以視覺兼聽覺的感受。
39、照理說,光與影和歌聲、琴聲沒有什么相通之處,但作者卻運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法,把視覺的形象,轉化為聽覺的形象,摹擬了光和影時斷時續(xù)、似有若無的形態(tài),使難以描摹的感覺,通過另一種可感形象而具體化了。
40、另外,身處此境,提到梵婀玲,會很容易聯(lián)想到《小夜曲》之類的名曲,光與影的和諧分布與名曲的優(yōu)美、悠揚,其間有某種相通之處,兩相襯托,也是意象的升華,給原有的意境帶來了溫馨、幽雅的藝術氛圍。
41、 ②“微風過處,送來縷縷清香,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。
42、(朱自清《荷塘月色》)用“渺茫的歌聲”來形容荷花的清香。
43、“縷縷清香”與“渺茫的歌聲”在時斷時續(xù)、若有若無、輕淡縹緲、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處。
44、花香本來訴諸于嗅覺,但作者把它寫成有旋律的歌聲,給人以嗅覺兼聽覺的感受。
45、“清香”與“歌聲”同屬美好的事物,兩個優(yōu)美的意象交錯融合在一起,擴大了意境的內涵,使意境變得更加優(yōu)美。
46、而且將“清香”比喻成遠處的“歌聲”,也襯托出環(huán)境的優(yōu)雅與寧靜。
47、 ③綠楊煙外曉寒輕, 紅杏枝頭春意鬧。
48、(宋祁《玉樓春》)對“紅杏枝頭春意鬧”一句,李漁評價說:“此語殊難著解。
49、爭斗有聲之謂‘鬧’,桃李爭春則有之,紅杏‘鬧’春,予實未之見也。
50、”(李漁《窺詞管見》)王國維評價說:“‘紅杏枝頭春意鬧’。
51、著一‘鬧’字而境界全出。
52、”(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)錢鐘書在《通感》中指出:“用‘鬧’字,是想把事物的無聲的姿態(tài)描摹成好象有聲音,表示在視覺里仿佛獲得了聽覺的感受。
53、”由此可見,這一“鬧”字,確實產生了特殊的藝術魅力,一般來說春意只能從視覺和感覺(時令氣候)去描繪它。
54、而本句是變視覺為聽覺,用聽覺去加以表現(xiàn),化靜為動,這似乎讓讀者體驗到了鶯歌燕舞的大好春光了。
55、“鬧”,寫出了作者的感情,也讓讀者感到了春意的勃動——繁花斗艷,春意盎然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畢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免責聲明:本文由用戶上傳,與本網(wǎng)站立場無關。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,并不構成投資建議。投資者據(jù)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 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!
-
【既簡單又好吃的甜品】在快節(jié)奏的生活中,很多人想要享受甜品的樂趣,但又擔心制作過程復雜、耗時太長。其實...瀏覽全文>>
-
【既簡單又好吃的菜包飯】菜包飯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家常美食,尤其在亞洲地區(qū)廣為流傳。它不僅制作簡單,而且...瀏覽全文>>
-
【既灬也灬二年級造句】在小學語文學習中,“既……也……”是一個常見的句式,用來表達兩個并列的情況或特點...瀏覽全文>>
-
【既好看又好聽的網(wǎng)名】在當今網(wǎng)絡社交日益頻繁的時代,一個好聽又好看的網(wǎng)名不僅能夠提升個人形象,還能讓人...瀏覽全文>>
-
【既搞笑又土氣的名字有什么】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讓人忍俊不禁、又覺得“土味十足”的名字。這...瀏覽全文>>
-
【既定是什么意思】2、直接用原標題“既定是什么意思”生成一篇原創(chuàng)的優(yōu)質內容(加表格形式)在日常生活中,我...瀏覽全文>>
-
【既的意思是什么】2、直接用原標題“既的意思是什么”生成一篇原創(chuàng)的優(yōu)質內容,要求:以加表格的形式展示答案...瀏覽全文>>
-
【既的文言文意思】在文言文中,“既”是一個常見的虛詞,具有多種含義和用法,常用于表示時間、狀態(tài)或結果。...瀏覽全文>>
-
【既戴帽子又戴眼鏡的動漫角色】在眾多動漫作品中,一些角色因為獨特的造型設計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。其中,“...瀏覽全文>>
-
【既不缺錢也不缺人的山東】山東省作為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,一直以來在經濟發(fā)展、人口規(guī)模和資源儲備方面都具...瀏覽全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