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望江南超然臺作古詩和意思】《望江南·超然臺作》是北宋著名文學(xué)家蘇軾創(chuàng)作的一首詞,寫于他任職密州(今山東諸城)期間。此詞借景抒情,表達了作者在登臨超然臺時的所見所感,既有對自然風(fēng)光的贊美,也流露出對人生境遇的感慨與超脫。
一、
《望江南·超然臺作》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登高遠望時的景色,通過“春未老,風(fēng)細柳絲斜”等意象,展現(xiàn)出春天雖未盡,但已顯暮色的景象。詞中不僅有對自然之美的欣賞,更透露出作者面對人生起伏時的豁達心境。整首詞意境開闊,情感真摯,體現(xiàn)了蘇軾“超然物外”的思想境界。
二、表格展示
項目 | 內(nèi)容 |
詞名 | 望江南·超然臺作 |
作者 | 蘇軾(北宋) |
創(chuàng)作背景 | 蘇軾在密州任職期間,登上超然臺,有感而發(fā)。 |
體裁 | 詞(詞牌名:望江南) |
主要意象 | 春風(fēng)、柳絲、煙雨、山色、江水、歸舟 |
情感基調(diào) | 感嘆時光流逝,表達超脫心境 |
語言風(fēng)格 | 清新自然,含蓄雋永 |
主題思想 | 借景抒情,表達對人生無常的感悟與豁達態(tài)度 |
藝術(shù)特色 | 意象豐富,情景交融,語言簡練 |
歷史評價 | 被視為蘇軾早期詞作中的佳作,體現(xiàn)其“豪放派”風(fēng)格的初步形成 |
三、原文及譯文
原文:
> 江上煙雨,望中非故地。
> 春未老,風(fēng)細柳絲斜。
> 試上超然臺上看,半壕春水一城花。
> 煙雨暗千家。
> 寒食后,酒醒卻咨嗟。
> 休對故人思故國,且將新火試新茶。
> 詩酒趁年華。
譯文:
江上的煙雨迷蒙,望去不再是熟悉的地方。
春天尚未結(jié)束,微風(fēng)輕拂,柳條輕輕搖曳。
試著登上超然臺遠眺,只見護城河里春水潺潺,城中百花盛開,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。
寒食節(jié)過后,酒意醒來,心中不禁感嘆。
不要對著舊友思念故鄉(xiāng),不如用新火煮新茶,趁著年華尚在,飲酒賦詩。
四、結(jié)語
《望江南·超然臺作》不僅是一首描寫自然風(fēng)光的詞,更是一首蘊含哲理的抒情之作。蘇軾通過對眼前景物的細膩描寫,表達了自己面對人生變化時的從容與灑脫。這首詞在宋代詞壇中獨樹一幟,至今仍被廣泛傳誦與研究。